(c)2008- 淄博宏维软件 All Rights Reserved | 鲁ICP备17029729号-4
CPF-1000二氧化氯发生器系统
本地生产一体化设备、二氧化氯发生器、加药装置、汽浮机的厂家只有小宇环保,从事污水处理十多年,不仅经验丰富、技术成熟且工艺先进。
自来水、饮用水、医疗污水、生活污水的克星。
逄先生
QQ;928120051
微信请加:
影响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因素:
1、水温:与液氯消毒相似,温度越高,二氧化氯的杀菌效力越大。在同等条件下,当体系温度从20℃降到10℃时,二氧化氯对隐孢子虫的灭活效率降低了4%。温度低时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较差,大约5℃时要比20℃时多消毒剂31%~35%。
2、pH值:适应范围宽。ClO2分解是pH和OH-浓度的函数:
当 pH值>9时
2 ClO2+2 OH-= ClO2- + ClO3-+H2O (岐化反应)
3、悬浮物:悬浮物能阻碍二氧化氯直接与细菌等微生物的接触,从而不利于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的灭活。
二氧化氯
一、性质:
(一)物理性质:
①、二氧化氯ClO2摩尔质量为67.453g/mol是在自然界中完全或几乎完全以单体游离原子团整体存在的少数化合物之一。ClO2熔点-59℃,沸点11℃。常温下是黄绿色或橘红色气体,ClO2蒸气在外观和味道上酷似氯气,有窒息性臭味,当溶液中ClO2浓度高于30%或空气中大于10%,易发生低水平爆炸,在有机蒸气条件下,这种爆炸可能变得强烈。
②、二氧化氯不稳定、受热或遇光易分解成氧和氯。
③、二氧化氯气体易溶于水,其溶解度约是Cl2的5倍,溶解中形成黄绿色的溶液,具有与Cl2近似的辛辣的刺激性气味。
二、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及特性:
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的灭活机理:先进入微生物体内,然后破坏微生物体内的酶和蛋白质以达到灭活微生物的目的,但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特别是在低浓度时更加突出。二氧化氯主要通过两种机理灭活微生物,(一)、是二氧化氯与微生物体内的生物分子反应。(二)、是二氧化氯影响微生物的生理功能。
4、二氧化氯投加量与接触时间:
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随其投加量的增高而提高,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总体灭活效果取决于残余消毒剂浓度与接触时间的乘积,因此延长接触时间也有助于提高消毒剂的灭菌效果,但出水余量不可过高,否则易产生异味和提高色度。
五、二氧化氯投加需注意的其它事项:
1、因二氧化氯具有遇光分解的特性,如果沉淀池 滤池的采光条件较好,应在投加二氧化氯时在沉淀池和滤池增加避光设施,否则将会出现以下情况:
① 二氧化氯遇光分解,使二氧化氯不能充发挥作用,并分解产生亚氯酸盐 、氯酸盐。
ClO2+ H2O =ClO2- + ClO3+2H+
② 在反应池和沉淀池的过渡段、滤池(恒水位工作)滞水区存在藻、蚤类的二次繁殖问题。(二氧氯因自身分解及遇光分解,滞水区二氧氯浓度很低,藻、蚤类具有趋光性,为二次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夏季在斜板和滤池排水槽及池壁生长藻细胞成层的黏物质,形成一层润滑层,影响感官效果和水质,主要原因也是光。)
③ 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使沉淀池,滤池出口余ClO2变化较大,必将影响清水池出口余ClO2的稳定性。
2、二次投加后的水,在清水池不宜储存时间过长。二氧化氯静态衰减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浓度降低的大部分(50%--60%)发生在与水接触的10min内,在与水接触10min后的1天内,二氧化氯浓度降低了20%--40%。实际在清水池的衰减速度更快。
3、 沉淀池和滤池的负荷不易过低,防止二氧化氯自身挥发和分解。
六、ClO2的无机副产物的产生主要途径:
(1) 、在用ClO2净化饮用水时,大约有50%~70%参与反应的ClO2转化为ClO2—和ClO3—并残留在水中。
(2)、在光和热的作用下也会产生ClO2—和ClO3— 。
(3)、ClO2 的强氧化性在与水中的某些还原物质反应而形成ClO2— 。
(4)、ClO2在碱性介质中也会发生酸化反应,生成ClO2—和ClO3—。
(5)、化学法产生二氧化氯的过程中,由反应条件的限制可造成不完全反应和非定量投加,将会导制产物中ClO2—和ClO3— 的增加。
七、如何*大限度减少无机副产物量:
(1)、若用氯酸盐法,可设法提高反应原料的转换效率,探求反应的*佳浓度、酸度、温度、压力。
(2)、要做好水源保护工作,提高二氧化氯应用工序之前处理工艺的效率,*大程度地降低水体与二氧化氯投加量以及有机和无机副产物的生成量。
(3)、在二氧化氯应用工艺阶段注意适量投加二氧化氯在满足氧化和消毒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二氧化氯的残余量,并且不要使二氧化氯暴露在阳光下而分解,同时注意水体的pH 值等条件,充分发挥二氧化氯的氧化能力。
滤后水二氧化氯的衰减规律及亚氯酸盐的生成规律:
二氧化氯反应时间延长而减少,反应前期衰减较快,后期衰减平缓,二氧化氯投加量越大,快速衰减所需要时间就越短。投加量3.23mg/L时,二氧化氯基本在1小时内完成快速衰减,之后衰减趋向平缓,而投加量2.04 mg /L的二氧化氯在6小时内都维持着较快的衰减速度。
亚氯酸根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多,二氧化氯投加量越大,时间内生成亚氯酸根越多,经过24小时后,二氧化氯投加量0.51mg/L 2.04 mg/L 3.24 mg/L时,亚氯酸根的转换率分别为58.3% 72.4%和65.1%。
二氧化氯净化饮用水的优势与不足:
主要优点:
①二氧化氯对病毒的灭活能力比氯气强,特别是对隐孢子虫,贾第虫的灭活效果好。
②几乎不产生卤代消毒副产物。
③二氧化氯能氧化去除铁、锰、硫化物等,可以提高混凝效果。④可以有效去除由藻类或腐败生物引起的嗅、味、色,有效去除致臭的氯酚类化合物,除臭效果比氯气好。
⑤适用的水质范围广,适用pH值范围大。
亚氯酸盐的去除技术:
在净水工艺中去除亚氯酸盐的应用技术,基本上都是氧化还原法,还原法包括硫化物,亚铁和活性炭吸附等还原产物为Cl— 氧化法有臭氧氧化等氧化产物为氯酸性。
投加量的一般控制:
投加量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了杀灭细菌除藻类、蚤类、氧化有机物等而消耗的量,这部分和原水水质情况有关,另一部分是剩余量,是为了满足水在管网中有持续杀菌能力,现国标规定出口不低于0.1mg/l,但在夏季应相应提高。在夏季水温高时二氧化氯在水中衰减散失的比较快,但不宜过高如果超过0.5mg/l,水在加热时产生异味并增加出水厂水的色度,增加亚氯酸盐、氯酸盐含量。应多点投加充分发挥二氧化氯在低浓度时灭活性突出的特点。
二氧化氯发生工艺的优化设计
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采用###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主反应:NACLO3+2HCL→CLO2+0.5CL2+NALCL+H2O
副反应:NACLO3+6HCL→3CL2+NACL+3H2O
反应希望能按主反应式完成,即NACLO3转化率高和获得更高的CLO2收率,但许多因素将影响反应的进行,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①反应液中酸的当量浓度,酸浓度越高,反应NACLO3转化率越高,反应速度越快;②还原剂比例,该反应的还原剂为CL-,还原剂比例高,反应将以副反应式完成,获得的是CL2,而不是CLO2(对于二氧化氯发生器应该是获得的产物中CLO2比例越高越好);③反应应具有必要的反应停留时间,使原料能够反应转化为产物,一般来讲,酸度越高,原料混合接触良好,反应温度高(分子迁移速度快相当于混合效果好),负压爆气(吸气搅拌),都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减少所需的反应停留时间。
对于发生工艺的优化设计,必须考虑诸多因素中影响*大的因素,尽可能使反应工艺条件优化达到原料NACLO3转化率高(利用率高),CLO2收率高,反应过程安全可靠,简单更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