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处理污水技术因为操作方便、剩余污泥少、抗冲击负荷等特点,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在工艺上有如下几方面特征。
1、微生物方面的特征
(1)微生物种类丰富,生物的食物链长。相对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载体为微生物提供了固定生长的条件,以及较低的水流、气流搅拌冲击,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增殖。因此,生物膜反应器为微生物的繁衍、增殖及生长栖息创造了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除了大量细菌以及真菌生长外,线虫类、轮虫类及寡毛虫等出现的频率也较高,还可出现大量丝状菌。不仅会发生污泥膨胀,而且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
(2)含有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有利于不同功能的优势菌群分段运行。由于生物膜附着生长在固体载体上,其生物固体啤酒停留时间较长,在生物膜下能够生长世代时间较长、增殖塑料慢的微生物如硝化菌、某些特殊污染物降解专属菌等,为微生物处理分段运行及分段运行作用的提高创造了更为适宜的条件。
2、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
(1)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生物膜反应器内有较多的生物量、较长的食物链,使得各种工艺对水质、水量的变化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对毒性物质也有较好的抵抗性。一段时间中断进水或遭到冲击负荷破坏,反应器的处理功能不会受到致命的影响,恢复起来也较快。因此,生物膜法更适应于工业废水及其他水质水量波动较大的中小规模污水处理。
(2)适合低浓度污水的处理。
在处理水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载体上的生物膜及微生物能保持与水质一致的数量和种类,不会发生在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污水浓度过低会影响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成和增长的现象。生物膜处理法对低浓度污水能够取得良好的处理下效果。
(3)剩余污泥产量少。
生物膜中较长的食物链使剩余污泥量明显减少。特别在生物膜较厚时,厌氧层的厌氧菌能够降解好氧过程合成的剩余污泥,使得剩余污泥量进一步减少,污泥处理与处置费用随之降低。通常,生物膜上脱落下来的污泥,其相对密度较大,污泥颗粒个体也较大,沉降性能较好,易于固液分离。
(4)运行管理方便。
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是附着生长的,一般不需要污泥回流,也不需要经常调整反应器内的污泥量和剩余污泥排放量,且生物膜法没有丝状菌膨胀的潜在威胁,易于运行管理。
生物膜法的缺点在于滤料增加了工程建设投资,特别是处理规模较大的工程,滤料投资所占比例较大,还包括滤料的周期性更新费用。生物膜法工艺设计和运行不当可能发生滤料破损、堵塞等现象。

